
这是一家可以操纵光线的金属菜市场
位于巴塞罗纳的Ninot市场完成了改造工作,该市场因其中心的地理位置而在城市食品配送网络中起到重要作用。设计过程中的第一项决策即是要保住原有建筑那饶有特色的金属结构,因其既有利于自然通风又能使光线充足。建筑改造四个核心点为:保护壮观的结构,提高可用性,重新设计外墙与立面,以及利用底层空间。 不论是建筑的立面还是顶篷都被重新改装,以便于自然光线的进入,同时还可控制太阳辐射,避免农产品受太阳过多的侵害 […]

8个视频带你回顾这个网红菜市场的改造之路
随着大众消费需求的变化,近几年的消费升级成为了零售行业的火热话题,各领域不断提出消费升级的口号,同时也用行动来迎合大众消费。这两年一个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被挖了出来–菜市场。我们熟知的传统菜市场大多数都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模样,老旧的墙体、遍地的垃圾,无论是供水、供电设备还是排污及消防都很简陋,这也造成了大家对菜市场的印象一直都是脏乱差。但自从这个话题被提出来,并得到了不断的关 […]

最近大火的拱形元素,在这个书店被运用的淋漓尽致
每一个元素都没有被改变,改变的只是它们的呈现方式。 化工书店,位于上海的梅陇路上,走进这里看到的是典型的新华书店的样子。书架和书以一种最朴素简单的方式排列和摆放,书架上的书是满的,书架与书架之间便自然形成让人行走的走道。人流连其间,目力所及都是书,书的数量和人们在此阅读、购书的行为构成了这个空间。 ▲化工书店原貌 这个空间的形态和内容是与“书店”的名称最匹配的,是人们熟悉的,这一点被作为设计方法运 […]

红砖墙变成“峡谷”,这家旗舰店改的不只是表面
UR上海旗舰店位于上海市淮海路华狮广场左翼。2016年,我们受UR集团之托对其进行改造,这是UR中国的首批店铺,对于该集团而言情怀丰厚。 在此之前,UR店铺已运营五年,盈利向好。受惠于淮海路的大兴商业,且政府亦有意向将该街道打造为中国商业第一街,核心段即UR所在的华狮广场。 改造之举,恰逢时机兼备情怀。 ▲淮海路是一条商业标本街。车道熙攘,两侧临街楼面大小品牌密集,路肩侧市政绿荫丰茂,它将在 […]

电话亭不只有“本职工作”,还能为手机服务
电话亭是由MINI 中国通过其平台Urban Matters推动的公共空间干预项目,目的在解决中国创造型领域面临的城市挑战,同时策划、创造出设计方案。 MINI 中国与长宁区政府合作,委托我们进行设计和生产,为上海历史悠久的豫园路改造电话亭。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将这些“古董”改造成在当代具有相关公共用途的设施,就像过去它们已经具有的功能一样。 世界上每一个大城市的大部分街道上都有公共电话亭 […]

诞生了“奇葩说”的创意工作室能有多奇葩?
米未传媒是一家以生产内容为核心的企业,其中“奇葩说”是旗下有名的影视开发产品,是当下年轻人关注度极高,极具话题性的娱乐节目。创始人马东希望通过一个大胆的创意空间,让团队在这里进行头脑风暴,引爆灵感。团队需要的一些具体场景配合日常的创意输出,需要有可以很多人一起来进行分享的发布会空间,还有一些可以灵活地进行隔断的会议室,进行头脑风暴的封闭讨论等。 首先建筑师对空间逻辑进行整理。由于北侧有很多的管线, […]

北京这家网红甜品店的外墙可以“播报”空气质量
背景-“后院起火” 时值好似飞行/House Fiction 在设计同一品牌成都新店的同时,北京城里突然如火如荼地展开对有机生长出的沿街店面的整顿运动, 原位于三里屯北区住宅楼下的客从何处来甜品餐厅,也因此决定紧急迁址至附近宽容度更高的机电大院内。 带着初始店面的记忆迁徙,并与成都新店建立关联,这两点成为此次北京店迁址设计的基本要素。 新址的原建筑为依附在老机电院(源于1907年的京师初等工业 […]

“握手楼”间的发声器
广州的东山区曾经是达官贵人的世居地,民国时期名流云集,别墅扎堆、洋房林立,衣香鬓影传为一时佳话。如今的东山口历经家国风雨,满眼尽是寻常人家的市井烟火,在岭南湿润温柔的时光洗礼中更加耐人寻味,而壹舍艺术生活馆便是藏身于此。 壹舍艺术生活馆是由加减智库(PMT Partners)从投资、设计、运营等不同范畴全程参与的一个微型旧城改造。不足300平方的别墅里包含着展览,民宿,工作室,酒吧等多种功能,我们 […]

越南咖啡馆惊现真实版QQ农场,既能偷菜还能养鱼
Koi Cafe位于越南河内,是一栋三层楼的房子,由建筑工作室farming studio改造完成,整体的设计理念是以城市农业为中心,并采用了水产电子系统。这个88平米的咖啡馆,不仅有一个鱼塘,还有一个室内瀑布和一个屋顶菜地,这三者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系统。 瀑布从二楼流下,除了装饰性,它还能为鱼提供充足的氧气。鱼池中产生的废物被泵入三楼的种植槽中,土壤中的细菌将鱼排出的氨转化为硝酸盐,这些营养物质 […]

乡村孤岛中的“新大陆”
上围插件家是一个客家老宅活化项目,这些房屋经历数百年风雨,却由于村庄近几十年的经济衰退,一直处于闲置和废弃当中。深圳周边的快速城镇化导致像上围这样的村庄被吞没,逐渐变成了城中村,或是被新兴发展浪潮包围的乡村孤岛。村民为了在邻近地区寻求更好的生活而纷纷离开,上围村的一半房产因此被遗弃。 当地政府,即上围村村集体,致力于探索新的方法,以支持和推动一个由当地艺术家和工匠组织构成的新兴社区。在乐平基金 […]

一间城中村里的咖啡馆,竟成了网友打卡地
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张官营路滨江俊园片区。滨江俊园是曾经的张官营村及张官营旧货市场,是昆明二环内最大的城中村之一,现在经过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一个以居住为主的大规划城市住宅区。周边不仅有几个大的城市综合体,也有几个中小学、办公商务区,拥有巨大的年轻消费人群,足够满足一个打造一个全新体验咖啡馆的消费水平。 ▲入口门面 项目位于公寓底层临街商业,之前是一家美容院,区位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城市咖啡馆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