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亚地区现代建筑的可持续性论坛” 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顺利召开。 各位建筑师还对中日韩三国设计教育的区别、世界文化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变过程中东亚地区应该如何应对,以及区域文化与管理文化的关系、自设计与当下发展等进行了激烈讨论。

曹晓昕: 数字时代的兴起催生了图像建筑学的泛滥

0120141017

论坛中,七空间建筑工作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七建筑工作室)主任、主持建筑师曹晓昕老师详细分享了他的作品《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高级中学》 。同时曹晓昕老师说道:“用什么样的材料和技术去搭建去表达一个空间,以及空间建构的逻辑,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数字时代的兴起催生了图像建筑学的泛滥,很多大量从事方案创作的设计师,会用电脑画出很炫的图像,但缺少建造概念,和社会的工艺水平脱节,这会让大量的建筑成为垃圾、残次品。如果建筑师的精神快感只是通过拿活儿和设计费到账来实现,现实世界里的信仰散失会比技术粗糙更可怕!”

刘飞: 将绿色建筑技术充分融入建筑设计

0320141017

“泛绿设计”理念是近年来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设计总监刘飞老师致力研究的理论方向,这一理念将科技与建筑设计结合,大大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消耗,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解决之道。刘飞老师说,“绿色”应该作为建筑本身与生俱来的固有特征出现,而非亮点或特色,所有建筑在满足功能及美学要求的前提下都应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充分融入建筑设计中。

何崴: 在乡村建筑是一种教育和被教育

0220141017

同时,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何崴老师带来了项目《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的分享。据介绍,这是一个公益项目,在乡村里,何老师与他的团队和乡亲们一起建筑。这个项目是对乡村旧建筑改造的一次很好的尝试,也是对建筑师本人的一次教育,何老师总结说:“在乡村建筑是一种教育和被教育,建筑师告诉村民什么是当代的设计,村民告诉建筑师什么是民间的智慧。不同于在城市中,乡村建筑包括三个部分:50%靠图纸,30%靠现场调整,20%靠匠人发挥,而其中最不确定,也最让建筑师着迷的是那最后的20%。”

0420141017

随后,8位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建筑师同时上台对关于东亚地区现代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全程日、韩建筑师坚持使用汉语参与,虽然偶尔会出现小插曲,却给论坛增添了几分活跃的气氛。“这种平等、尊重、融合正是本次活动所坚持的理念,以后我们还会将这种形式坚持下去!”策展人任亚鹏说道。随着讨论热情的升温,各位建筑师还对中日韩三国设计教育的区别、世界文化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变过程中东亚地区应该如何应对,以及区域文化与管理文化的关系、自设计与当下发展等进行了激烈讨论。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任亚鹏博士(日本亚洲设计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以及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授程九军先生进行策划。参与“2014中日韩在华青年建筑师作品巡展”的前田聪志、胜田规央、房木生、何崴、菅根史郎、刘飞、曹晓昕、柳承甫等建筑师莅临现场与大家分享案例,畅谈东亚地区现代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系列热门话题,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思想盛宴。同时,元美传媒非常设计师网总裁胡娟女士、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郭宏教授等莅临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