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项目背景
山嬢重庆酒家是一个全新的餐饮品牌,位于西安的首店选址在曲江D16街区。初识甲方团队,MOS木石设计便被“山嬢”这个名字所吸引,嬢嬢,是重庆方言“阿姨、大姐”的意思,“山嬢”这个名字,不仅传递出餐厅主营重庆菜的定位,还使人联想到一群质朴、热情好客的大姐们吆喝炒菜的鲜活景象。
项目位于D16商业街区一层,整个街区基于回廊式的立体商业,通过退台式花园将街区与商业空间的户外庭院连接,营造出一个界限模糊、开放性很强的街区氛围。
▲原始场地情况
原始场地是室内面积120多平米,一个朝北向、结构较方正的开间,室内玻璃外立面自西向东有一定弧度的外延,室外有70多平米的户外区域可以使用,但是户外与街区交界处,存在一个体量较大的建筑结构柱遮挡视线。
▲分析图
▲项目外观
▲室内区域
▲户外区域
02
户外的松弛感
在川渝人的饮食文化中,有一份松弛感来自露天喝坝坝茶的场景,于是,我们借助户外庭院的优势,通过铺装不规则碎拼黄锈石、拆除原有弧形围墙,改用竹子与角钢搭接,摆放盆栽绿植,半围合出一个具有自然气息的庭院。
户外庭院留有两个开放的出入口,接待台设置在靠近结构柱的位置,为了使庭院有一定私密性且延伸整个餐厅的边界感,设计在两个出入口以及接待台顶部悬吊了一个斜面“屋檐”,“屋檐”由镀锌板、木板、暗红毛毡板叠拼而成,这三种材料也作为主要材质应用在项目中。
▲分析图
▲接待台,“屋檐”使服务人员有了遮蔽感
▲项目中的“竹”椅,实际是铝构件,外部刷漆,制造反差的趣味感
▲斜面“屋檐”
03
丰富的错层关系
▲室内的高差关系
山路坡道、曲折环绕、别有洞天,是重庆这座城市给人的直观印象,于是,在空间的建构逻辑上,我们希望呈现出高低错落的结构层次、动线丰富的曲折环绕。
▲L型“盒子”通道朝南与室内连通,使行走产生转折,避免进入空间的一览无遗
整个空间的外立面由折叠玻璃窗和老木板交替组成,在接近中央位置,这两种立面材质向内延伸形成一个L型通道作为进出空间的“缓冲区”。
沿着空间外部,我们使用做旧压花钢板,局部搭建了一段L型地台,可作为户外就餐座位,同时,地台也延伸至室内,成为餐厅东侧和缓冲区L型通道的地面,而空间西侧立面外部未做地台搭建,相对应的室内区域也未做抬高,与铺装黄锈石的户外地面等高。这样一来,室内便形成三个高差,对应三种不同材质的地面天然地划分了室内就餐区,高低错落之间,冷暖对比的材料,赋予空间丰富的层次和序列关系。
▲压花钢板地台
▲室内高差分析图
▲空间西侧地面与户外地面齐平
▲水泥地面与地台的高差
▲地板与做旧压花钢板的高差
▲项目所用功能台、柜均是原创设计,且为现场拼装
▲由老木板与镀锌板拼装的功能柜,也起到分隔区域、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
▲通高的折叠窗让室内有更多的采光和通风
▲折叠窗,可根据运营情况灵活多变
地面的部分抬高与延展,赋予空间更为立体的结构感,又将室内外连贯起来,而进一步强化内外链接的则是东、西两侧的通高折叠窗,折叠窗作为空间立面构件,一旦打开,可作为出入口穿行,室内、外的边界消失,整个场域便成为多场景的叠加,充盈着热闹的烟火气;而当客人较少的时候,折叠窗可选择关闭或部分开启,更适宜安静的用餐需求。
▲分析图
04
烟火气与精致感
设计之初,结合餐厅定位和“山嬢”带来的联想,我们希望餐厅能保留一些市井气息,所以使用的大多是日常比较常见且没有消费压力的材料,如压花钢板、镀锌板、毛毡布、老花布、木板等。但是结合街区附近写字楼的白领客群,我们希望山嬢在保留烟火气的同时,能够多几分精致与俏皮。
▲线吊复古爱迪生灯
▲点光源丰富空间层次,局部点缀氛围
▲暗红色毛毡板同样延伸至室内
呼应地台,暗红色毛毡板同样延伸至室内,与室内乳白色的顶面产生色彩碰撞和错层关系,暗红色的灵感来自梅子酒,呼应重庆菜的热辣,毛毡布肌理粗糙,平衡了木板、玻璃的温润、光滑,实现多重材质的丰富感知。
在山嬢重庆酒家,市井与精致并非对立,而是实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巴适得很。
▲紫色绳编吊线灯与暖黄蒲扇创意壁灯
▲金属壁灯
▲有序陈列的新鲜果蔬、腌制的泡椒、泡菜玻璃罐,空间增添了色彩活力
▲项目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山孃重庆酒家
项目类型:室内设计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曲江D16街区
项目业主:冉先生
建筑面积:室内 121.5m²、室外 74.9m²
设计时间:2024年8月-2024年9月
建设时间:2024年9月-2025年1月
设计单位:MOS木石设计
主持设计师:刘燕
设计团队:刘燕、程方明、伍心宁、邱泽翔
项目总协调:刘燕
项目材料:老木板、雪花镀锌板、毛毡板、艺术涂料
项目摄影:Kevin
项目撰文: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