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志明&王珂作品《大杯子——户外发光坐凳》

如果你打开“创意点亮北京”的官网,你会惊讶。惊讶在于,原来在国内,竟然有这么多的设计师、设计机构、创意人士、厂商在共同推动一个让人激动的项目——“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节”。这个从201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集艺术、装置、灯光为一体的灯光设计作品SHOW,显然已成为国内建筑照明、装置艺术领域一场盛宴。 最为关键的是,作为一个专门以灯光为主题而展开的跨界创意设计活动,在此之前,在国内尚是一个空白,这某种程度上增进了与国际灯光照明设计领域的交流。因为以一个单一主题来开展创意设计活动,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已十分流行,这样的跨界活动,所带来的融合、交流、沟通,以及在传播层面,有着传统专业交流难以企及的优势。

国际创意论坛PechaKucha Beijing联合创始人Nicky Meng受邀参加了今年的“创意点亮北京”活动。在他眼里,他认为,某种程度上,“创意点亮北京”在推动着公众的审美教育。要知道,在中国,花如此大的代价做这么多的秀,很多时候会不被人理解。甚至被认为只是一种秀。但探索建筑、灯光等公共空间审美,发掘跨界设计思维,推动国内灯光设计走向国际化,其本身的意义不可估量。

在德国每年都会有Light+Building的行业盛会,尽管如此,世界上依然有很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喜欢用灯光照明做各种跨界的创意设计。加拿大蒙特利尔城创意工作室 Moment Factory ,将位于加拿大魁北克城的Coaticook峡谷公园改造成一片魔法森林。参观者们在夜幕降临后踏上一条精心设计布置的神秘小路来体验这片美轮美奂的大森林。美国艺术家Barry Underwood利用LED灯把日常而琐碎的风景变身为独特的超现实场景,他的灯光装置作品吸引了无数的媒体和观众。在中国,“创意点亮北京”做了这个事,现在他走过了第五个年头。

和往届的活动相比,2014年的设计作品体量小了很多,作品展出的地点也从地坛公园变到点亮设计中心的楼宇内。策划人丁平在开幕酒会的致辞多少带了些许遗憾,不过,就如她自己所言 “我对这个艺术形式做了很多很多思考,我会持之以恒用光这种形式去跟这个世界对话。”从2014年开始,“创意点亮”会走进不同的场域,从8月到10月,在“亮点”这个地方,你会看到光与各种形式的结合。开篇的主题是“光与音乐”,之后还会有“光与禅”、“光与服饰”等等。

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2014年的创意点亮北京国际建筑灯光节拉开了帷幕。今年,策划者把这个活动带出地坛公园,把光的魅力与惊喜展现给尽可能多的观众。在历时长达两个月的展览时间里,策划者让灯光艺术见到更多喜欢它的人。观众不必进入“高深”的美术馆,就可以和它们互动。每一件作品都在讲述一个故事,都拥有可以触摸的温度。 这是灯光的与世界对话的一种形式,不局限于地点和体量,自然也给喜欢的人们留出一份更特别的期待。

  小提琴演奏家刘宵和钢琴演奏家宋滢轩 活动现场小提琴演奏家刘宵和钢琴演奏家宋滢轩

2014年“创意点亮北京”国际建筑灯光节部分作品

大杯子——户外发光坐凳:连志明&王珂

大杯子——户外发光坐凳:连志明&王珂

王振飞&王鹿鸣作品 王振飞&王鹿鸣作品

王振飞&王鹿鸣作品

[su_slider source=”media: 2992,2991,2990,2989,2988,2987″ width=”680″ height=”400″ title=”no” pages=”no”]

谭锐辉、王欢、张彦良、吴嘉滢等(北服学生作品)-无忧 设计师贾立作品 设计师贾立作品

活动相关信息——

主办方:   

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管委会

承办策展方:

北京亮点设计中心(LDDC)

英国莱亭迪赛灯光合作者事务所(LDPi 中国分部)

支持单位:  

北京国际设计周

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北京东方信达资产经营总公司

学术支持:  

中国照明学会

中央美术学院 建筑学院

承制商:

江苏明朗、iGuzzini、宝熙莱 睿旭博通

三鑫博瑞、大峡谷光电 汤石照明、爱克莱特

百灵舞光电 三雄极光、奎恩科技

众地上雅 碧陆斯照明、易控照明

往届灯光节作品

[su_slider source=”media: 3004,3003,3002,3001,3000,2999,2998,2997,2996,2995,2994,2993″ width=”680″ height=”400″ title=”no” pages=”no”]

四年展览历程

第一届“灯光节”的主题是光与环保,很多设计师用废旧物品,包括塑料瓶和建筑工地的废弃泡沫等等,与光结合形成了一个个魔幻般的效果。

第二届是光与物,它让人们想起一些光和物体之间的关联,使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作品是松下信夫先生和华夏晶锐共同完成的那件作品“光﹒人﹒物融合”,作品本身是一件光的柱子,没有物,但无论是人或者是物, 只要一出现在柱子方圆十米的范围内,人的影子就会出现三种色彩,让很多人欢乐的尽情的观赏自己的影子。还有赖军先生用光盘和亚克力做成的“记忆的花朵”, 一大片色彩鲜艳,花簇如锦,在9月的夜晚里绽放,让游人惊羡无比。王振飞的悬浮则用了非常巧妙的力学原理和灯光的形式,完美地表现了一个建筑师对形式建造的追求。当我们在展览结束后,希望在其他地方搭建起这个作品时,试了几天,竟然搭不起来。它看似无意义,实则用心的细节让人无法不佩服。

第三届的主题是“光与人”。OVO这个在全世界巡展过的作品无疑赢得了观众最佳奖。人们排着长队,只为站在一个巨蛋中,亲自去体验那种喷雾,声音和光色变幻 的美妙。小孩子们宁愿排几次队,一遍又一遍站在其中。当我们看到比利时团队带来的OVO作品,每个人都为它的结构,光色变幻、控制完美,喷雾设备稳定等感 到非常钦佩。它不仅从装到拆有一整套完整方案,甚至连每一个灯和支架都有给予编号。同时,他们对自己有着严格的时间执行节点。这些理念和严谨程度都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方面。

第四届,我们从法国里昂灯光节引进大型灯光作品《圆》(RING-Z)。这件作品的原始版本曾在2012年里昂灯光节大放异彩。而它的作者,法国艺术家Philippe MORVAN在2013年6月来到北京,从天坛的穹顶得到灵感,为中国观众重新创作,并在地坛乃至后来的三里屯太古里中秋灯光节中为各式手持长枪短炮的观 众拍摄收录。而北京土生土长的多媒体艺术家谢亚楠,也为地坛斋宫量身定制了投影作品《建·变》,每天在作品附近引起一大群又一大群的观众簇拥围观,发出阵阵赞叹。

KUA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