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的英文“Pop-Up”原义更多运用在web开发领域,是指单击后页面会弹出小窗口”pop up window”的简称,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在原本没有的地方突然出现”。

但在时尚界“快闪”却早已成为创意营销的新形式,从最早“吃螃蟹”的川久保玲的游击店再到大牌如爱马仕、香奈儿都曾尝试过,并且引起不小浪潮。

如今,快闪的概念,不仅在存在于商业店铺中,一种新型的酒店业态:“快闪酒店”( Pop Up Hotel)成为近年来的新鲜话题。传统的酒店都是建在旅游景点或金融中心附近,等待客人入住。而“快闪酒店”是即拆即建,客人聚集到哪儿就搭建在哪儿。

“快闪酒店”一般由模块化房间组成,随用随建,哪儿有客人,房间就建到哪,十分灵活便捷。快闪酒店可以是搭建在户外的帐篷、小木屋,也可以是一个集装箱,一台房车,甚至是一个气泡(透明薄膜)。

威尔士政府斥巨资打造的只开放50天的快闪酒店—Epic Retreats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专业机构和商业品牌都曾有尝试运营“快闪酒店”。

Snoozebox在音乐节上推出的快闪酒店

POPUP HOTEL公司

央美毕设课题设定“快闪酒店”

这个充满了试验性、先锋性,新奇又时尚的话题,不仅在酒店和旅游行业引发了关注,也吸引了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第六工作室(室内专业)的师生们。在2019年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第六工作室本科生毕业课题设定中,他们将“快闪酒店”作为了本年度的毕业设计课题。和过去许多“快闪酒店”的定位不同,央美学生的毕业课题没有以景区和旅游为场景设定,而是把课题设定为城市生活空间里的“快闪酒店”。

Snoozebox在清迈推出的贪睡盒酒店

选择这个内容作为学生的毕业课题,是央美建筑学院第六工作室的一次创新实践。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教授,本次课题导师杨宇表示,在当代消费社会,室内设计不再仅仅作为建筑学的一部分,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映射。在某种意义上讲,空间已经成为一种商品,成为一种物化了的世界观,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居伊·德波《景观社会》)。选择城市生活场景作为课题设定,是希望以快闪酒店为载体,研究空间在当代社会作为商品的消费价值。这一直是他们教学的核心理念。他同时透露,工作室已计划将该课题作为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学生毕业展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授、室内设计系主任,本次课题导师邱晓葵认为,跟以往的酒店相比,快闪酒店有着更多特殊的属性,比如可移动的空间属性、体量有所不同,但核心还是让人们在其中充分体验不同的酒店环境。这次酒店课题设定的基地选择了城市,我们想可以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去发现中国社会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热点,尝试去解决城市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本次毕设课题导师崔冬晖表示,室内设计是直接和社会,和价值消费产生关系的空间设计学科,在这种情况之下,从室内的角度来讲会尝试做更多试验性的东西,希望这些东西能够反馈给社会,能够让社会当中的很多设计方法提供跟多的参考和可能性。

学生答辩现场

6月10日下午,2019央美建筑学院第六工作室本科生毕业答辩在央美7号楼813房间举行,来自该院系的8位本科毕业生分别向评审老师阐述了他们的毕业设计方案。

答辩活动评审还邀请了著名建筑师音乐人曹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艺院副院长曹阳、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授王兵、艺术家栾雪雁等嘉宾参与。

学生答辩现场

睡慈禧的“卧室”,住漂在水上的酒店……央美学生的硬核创意很强大

央美建筑学院2019级第六工作室(室内专业)的8名同学,是从年初开始开题进行毕业设计的。在为期6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们从最初的开题概念到最后完成设计和模型制作,在工作室邱晓葵、杨宇、崔冬晖3位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最终的创意设计方案得到了导师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评委直言,学生们的硬核创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作品:奉旨睡觉快闪酒店  作者:谢晴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学生谢晴以近年来火热的清宫剧为出发点,从国人熟知的故宫建筑里找到了灵感。她以慈禧太后曾经居住的储秀宫作为设计原型。基于故宫的热搜体质,基于互联网,媒体传播,将快闪酒店这种新兴酒店概念模式引入,打造了一个可参观、可居住、可体验的实验性居住空间。

作品:漂流旅社 作者:袁千景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而学生袁千景则以漂浮的冰山为灵感,设计了可以漂在水上的“漂流旅社”。在她的方案里,顾客可以在漂在水上的酒店露台晒太阳,也可以钻进浸入水面下的客房里欣赏海景。她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带给客人陆地上没有的体验,让人能够在自我与世界的隔绝点,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自由自在的漂流。

作品名称:对面快闪酒店  作者:安舒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学生安舒抓住现代人的“社交恐惧”和掀起了近年来虚拟社交的热潮为背景,设计了可以互动社交的模块化快闪酒店。方案迎合了人们爱玩的天性,将社交游戏化,空间由可操控变化的墙体围和而成,吸引人们来到线下场景中进行互动交流,同时满足空间参与者“住”和“玩”两种需求。

作品名称:睡眠洞穴快闪酒店   作者:文均钰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学生文均钰把关注点放在了现代人的睡眠障碍,设计了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睡眠障碍的“睡眠洞穴”。她通过设计提出一种独特的居住方式,希望柔软的包裹空间能引发人们对睡眠问题的重视。

作品名称:MIAO吸猫快闪酒店  作者:唐琦玮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学生唐琦玮以当代宠物一族为目标用户,设计了“吸猫快闪酒店”,他希望通过猫咪般轻盈的姿态闪现在城市商业中心,从而激发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与最高的推广热度,同时满足养猫者与爱猫者的理想。

作品名称:哪里有什么长生不老之不能不动快闪酒店    作者:宋昀橦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学生宋昀橦把关注点放到了年轻人不爱运动的细节中,她设计了一个鼓励人们动起来的酒店——“哪有什么长生不老药之不能不动快闪酒店”。以此来希望解决现代都市人长期久坐带来的不健康问题。

作品名称:孤独的表演家快闪酒店   作者:孙楚杨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在完整的生活中截取出许多片段和画面,现代人选择性地向外界展示,已经作为当代人自我介绍和社交的方式,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生活经过了节选、加工和策划,已经变为一场表演。学生孙楚杨抓住当代人在社交中的这一现象,设计了一个可以供人们晒衣装、晒美食的快闪酒店。此设计方案是想通过“住”让人们集中体验“孤独的表演家”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作品名称:游戏山丘  作者:麻芳瑜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学生麻芳瑜从人们对儿时的永远的回忆这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一个可以供成人减压和游戏的快闪酒店。她希望在城市空间中置入一块绿场,让它外部既有公共空间游乐的职能,又能为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小小的避世场所。

设计专业人士谈“快闪酒店”: 建筑产品化是核心

学生们设计的快闪酒店方案,概念新颖,引人深思,高质量地实践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而本次参与评审的几位专家,对这个话题也有着自己一些看法。

快闪酒店会催化建筑的工业化过程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王兵

快闪酒店一定是和传统的酒店非常不同。首先,它具有移动性和拆装的便捷,是跟我们现代部分活跃人群的生活方式相关联的。

这种方式的设计探索会催化建筑在某一个领域的发展,包括配套的生产制造,能够使建筑行业的快捷移动领域很快进入到一个工业化和产品化的过程中。

快闪酒店它不限于某一个地方,这种方便性,一定要保证对于环境没有伤害,以这样的原则拓展的专业系统因其配套的环保标准,它们的可拆解、可操控性,包括生活垃圾和排污的隔离处理。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它也可能是很生态的。这种类似游牧一样的人居设计解决方案,能够把人带到到比较偏僻的地方。

欧美国家的房车市场很发达,其实房车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沿道路旅游而完善的快闪酒店。

即便是在欧洲的难民营,用传统的帐篷搭建的临时营地,依旧暴露了脏乱差的弊陋。如果能够介入“快闪建筑”的设计概念,以及相应的配套管理方案,可能对于环境的破坏会得到显著改善。对于不同种族文化差异的冲突带来的难民安置问题都是极有效果的解决方式。

不仅仅是难民营,目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灾民安置目前只有帐篷一种方案,其实帐篷是最初级的临时方案,有没有其它方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角度讲,也是有很多课题可以做深入的研究探讨。

快闪酒店让建筑师思考建筑的优势在哪里?

建筑师 & 音乐人——曹璞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设计到底应不应该变成一个被传播的“媒体”。如果是在过去传统的观念内,设计就是设计,就是解决空间的居住问题。但是,这个时代不一定时那样。因为,人们对于设计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那些基本的设计语言,在承载赋予建筑空间本身功能之外,还更多要传达的东西。

快闪酒店这样一个概念,很复合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和自媒体时代这样一个社会文化现状,某种意义上说是移动互联信息时代的一个呼应。年轻的设计师对这个时代有很多新的关注点,快闪酒店这个话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快闪酒店对过去传统的酒店空间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从用户的需求角度说,很多时候,人们的需求是临时性的,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不是固定的不变的。这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有关。

目前有很多创新的民宿或酒店品牌,他们或许是出于营销目的,或许是出于媒体曝光等,他们会做一些很新奇的创意体验。比如,ttg就做过“住进博物馆”等活动。我还听说过那种可以在水族馆里居住的临时性体验活动,在消费者中间火爆,要想都需要提前预约。所以说,在城市里什么环境,什么场景,可以满足用户的这种对新奇和刺激的体验。这也是快闪酒店的另外一种形态。

所以说快闪酒店,甚至可以不一定考虑用户的舒适度,因为有很多用户的体验,并不一定是在这个空间里去睡觉和休息。有可能只是为了体验很极致的环境,比如在极地有那种冰窖里的雪茄吧等,也有在冰窖里的酒店。其实用户是穿着羽绒服住在里面的,这算很独特的体验。体验并一定必须是舒适,也可能是刺激或新奇。

从实际落地角度说,其实我们所能看到的现实的商业环境里,已经有街头照相馆、街头唱吧等这种移动性的,便捷的商业空间已经出现,机场也有那种投币可以居住的休息空间。我个人认为首先这个“酒店”肯定是需要一个系统化的集成设计过程。

其实,房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快闪酒店”,它不但舒适还可以很方便的移动。但是房车的设计背后不是建筑思维,是产品思维。是一个设计产品化的过程。所以,近年来,在建筑设计领域非常火的一个话题就是建筑产品化。很多事务所都在这个方向上面努力。这需要工业设计的介入,无论是模型生产、真正落地生产,这里面还需要很多专业的配合。

但这让作为建筑师的我去认真的思考建筑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快闪酒店符合行业趋势,更具有互联网属性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艺院副院长——曹阳

快闪酒店对于我来理解,它很可能会对快捷酒店有一定的冲击。因为按照目前的常规思维,改建一家快捷酒店,最快可能也需要3-6个月。但是快闪酒店,因为它在设计制造之处就考虑了便捷性,所以会很快能够搭建完成,给用户提供服务。所以,快闪酒店这个概念对酒店行业来说,是一股清流。

建筑工业化,绿色生态,这个两个都是建筑行业的未来趋势,而在这个“快闪酒店”概念中,都可以体现。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有很好的设计解决方案,会能够在未来形成一种新型的居住业态。

如果真正落地运营,我觉得,可能需要首先要做出一个聚落,比如是几个集装箱的“盒子”让人们首先来体验。然后,接下来可以把它植入到办公楼,为人们提供午休,或者是为晚上加班的人提供低成本短时休息的服务。

也许,这个产品最终的形态,更像是一个寄生的过程。它可能会依附在某些流量巨大的地方,比如大型商圈、或者是一些网红点、大型的设计院、或者一些非常大的景区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市场和需求,应该会非常大。我一直觉得快闪酒店最终还是产品思维定义的一个东西,它和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不太一样,它更加的有互联网的属性。用什么的方式去让人们接受这种方式会更重要,运营会更重要。目前来看,用户刚开始的接受度可能会比较低,还是容易让人有距离感,但不妨碍目前先从概念的产品开始,去引导用户。

对于快闪酒店,可能刚开始的运营需要依附一个成熟的商业品牌和背景,它也许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就像luckin coffee咖啡,一开始的时候,只是线上出售,没有实体店。后来有了实体店,就是利用公司大堂和角落来落地它的实体店。

虽然很多学生的设计比较青涩,但是已经很多同学在方案中有了很多很细致的思考。他们的很多方向,还是给了现代的建筑空间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快闪酒店当然很有前景,是现代酒店的补充

中央美院教师、艺术家——栾雪雁

杨宇老师说的我很赞同。设计不应该以“学术”之名而与现实无关,它应该紧密关注当下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和正在发生的社会生活。“六工”(央美建筑学院第六工作室)今年的毕设选题让同学们有机会直面并挖掘大都市的社会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换个角度说,设计师有责任通过当代生活的观察,为普通民众的切实需求提供更好的专业性解决方案,创造更好的生活。作为学术研究前沿的高校,有可能提供更大胆、更具实验性和开拓性的角度与方法。

从个人需求角度来说,我觉得快闪酒店作为现代酒店的一个补充很有前景,但完全替代可能有点难度。因为外出工作舟车劳顿,可能更需要一种熟悉的舒适空间来保证休息,需要花大量精力去探索的陌生空间就不太适宜。但如果是去度假,可能就很期待只有那个地方、那个空间、那种材料等等才能带来的一种特殊的、甚至是极端的身体体验,需要调动全身心去感知它。这时候快闪酒店就很有吸引力,而不是那种全世界都差不多的模块化酒店。

移动酒店的核心还是体验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室内设计系主任——邱晓葵

酒店设计,一直是我们中央美术学院第六工作室的毕业设计课题,今年对于酒店的类别稍微做了一些调整。我们想去尝试新的可能性,所以,这一次探讨的不是常规的酒店类型。近年来“快闪”这个概念比较流行,城市商业中心里可以设有快闪店,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想把这个方向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对过去的教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跟以往的酒店相比,快闪酒店有着更多特殊的属性,比如可移动的空间属性、体量有所不同,但核心还是让人们在其中充分体验不同的酒店环境。我们这次酒店课题设定的基地选择了城市,我们想可以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去发现中国社会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热点,尝试去解决城市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给当下这种酒店业态提供一些新的可能性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教授——杨宇

我认为快闪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强调一种极致化,就是把一个概念以一种特别强烈的方式输出,然后得以传播。

要讲快闪酒店,就不可能回避商业这个概念。因为酒店本身就是商业社会下产生的一种消费形态。而快闪则反映了当下时尚的、代表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把快闪和酒店并在一起,是我们对于商业消费策略和空间形式的一次研究和拓展。

大家的旅行方式变了,居住方式也在变化。那么未来的酒店的居住形式应该也随之而改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学生的这些创作给当下酒店业态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激发酒店空间设计更多的可能性。

快闪酒店不会影响酒店行业大格局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崔冬晖

其实室内设计是空间类设计专业里最贴近消费行为和现象的,因为空间设计里面,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和室内这几个分类,室内设计可以说和我们的消费,和我们当下社会流行的,最发生直接关系。

从我个人角度看,快闪酒店更倾向于品牌宣传,它不会影响酒店这个行业大的系统格局的变化,它只是一种宣传形式和年轻人快速消费行为的一种变体,所以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它只是一种宣发、宣传或展示品牌的一种手段。

室内设计是直接和社会,和价值消费产生关系的空间设计学科,在这种情况之下,从室内的角度来讲会尝试做更多试验性的东西,希望这些东西能够反馈给社会,能够让社会当中的很多设计方法提供跟多的参考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