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亦称紫禁城。故宫是权力的中心,但同时也是古代宫廷生活的载体,是一个“家”。宫廷里的生活主要发生内廷的东西六宫之中,内廷与外廷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尺度与空间意向,方案初始从研究故宫“居住的建筑”出发,对宫廷建筑、内部装饰及生活方式进行分析,提取故宫元素进行再设计。这是一种尝试,用现代的语言与传统对话,亦是一种顺延,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装置、生活空间艺术的可能存在方式。作为一种体验式的快闪酒店,感受“五间”的空间意向,感受人与空间的尺度关系,体验与现代截然不同的居住方式。

在故宫众多居住的建筑中,选择了储秀宫作为设计原型。储秀宫是原慈禧太后居住的宫殿,现以慈禧太后五十大寿时原状陈列。储秀宫是一间典型的故宫居住建筑,面阔五间,前出廊,檐下斗拱,歇山顶。关于慈禧宫廷生活亦有大量文献记述。

在平面结构上,储秀宫分为前后两个空间:前面的廊道空间以及后面的室内空间。室内空间又分为三个层次,靠南的一排炕座,中间的分隔以及靠北实体空间。储秀宫面阔五间,每一间的功能根据私密度有所区分。当心间是受人觐见、跪拜的空间,东次间和西次间是交流空间,西梢间是就寝及梳妆的空间,东梢间是一个佛龛和静思的空间。平面上分隔的五间,私密度上从中间往左右有一个由公共到私密的渐进变化。

分析图

平面图

当参观者见到这个透明宫殿,踏上阶梯走入室内,左右环顾,将会看到圆形的透明分隔——月亮门的设置以实现人在跨越间与间获得一种仪式感。

剖面图

当心间

当心间为“明间宝座”,是一个中轴对称的空间,底部抬高,暗示权力与地位。

西次间

西次间是“投影书斋”,这个空间的设计概念,来源于康熙的书房——一个陈设简单的设有三足凭几和靠垫的空间。书斋空间应该是小而贴合人体尺度的,因此整个方案内书斋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并且运用现代的投影技术,使空间中可以根据设定者不一样的心情设置出出不一样的投影状态,书斋由此变为一间小小的冥想室,亦或变为一间小小的茶室。

东次间

东次间是带有朦胧感的化妆间。受人期待的化妆间的立面,当如少女的面纱,具有一种朦胧而暧昧的美感。将浴桶、梳妆台等传统元素家具置入此空间以唤起参观者对传统的记忆。

西梢间和东梢间

西梢间和东梢间是整个空间中最私密的区域。西梢间是一个圆罩炕床,东梢间是一个八方罩炕床。罩在古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将功能空间框选为一个舞台,充满了形式美感。在保留这些传统元素的同时,运用了一种更加透明的风格去处理,使其更加通透、更具有现代美感。

悬浮炕座

室内靠南是一排悬浮炕座。炕座是古代宫廷居住空间中的交流空间。为了制造一种陌生感,将下面的材料全部替换为透明材料,营造出悬浮的感觉。每一个具体的炕座空间都有其功能上的区分,比如说棋房,又或是根据皇帝书斋三希堂而延伸过来的书桌。这些空间保留了参观者在参观故宫的过程中,最常看到空间形式。

效果图

 

 

设计模型

本建筑方案设计有两个出发点:

第一个是清代宫廷剧的盛行。近几年,清代宫廷剧在电视剧市场上风靡流行,例如《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电视剧的火热往往带动着一股社会文化风潮的兴起。而电视剧设计的场景与古代真实的宫廷生活场景并不完全一致,它是现代人基于古代场景的情感映射,利用宫廷素材作为载体,将现代人的观念、情感导向加入到剧情制作中,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剧情制作的宫廷生活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存在相互交融,使我们对历史中真正的宫廷生活有着好奇的感受,也有体验的欲望。

另一个现象是故宫文化的传承创新。故宫不再是一个遥远而高冷的宫殿,它运用平面设计的巧思,将故宫文化通过故宫文创产品传播出来[3],用卖萌的方式慢慢靠近普通民众[4],故宫还将视野瞄向了互联网及新媒体市场,为宣传推广故宫文化做出诸多创新尝试。对参观者和故宫两个主体而言,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方想要体验、感受故宫文化,另一方则想推广、传承故宫文化。基于自身的专业背景和故宫的媒体基础,本方案将丰富多面的故宫文化映射至时下流行的快闪酒店,用全新的载体表现传统的故宫元素,将现代生活与古代宫廷场景融合在一起,带来时间与空间交织的沉浸体验。

故宫文化是丰富多面的,故宫居住空间,居住建筑文化又是故宫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5]。基于自身的专业背景,结合毕业设计的主题,我提出一个设想:基于故宫的热搜体质,基于互联网,媒体传播,将快闪酒店这种新兴酒店概念模式引入,打造一个可参观、可居住、可体验的实验性居住空间。

设计者:谢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