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下午,TEDxBejing设计沙龙再新国贸饭店举行,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英国、荷兰和瑞士等国家的11位演讲嘉宾,从设计、建筑、艺术、时尚、旅行等专业及跨界角度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

11位演讲嘉宾吕永中、华雍、何武贤、细尾真孝、Hans Martin Galiker、孙博、青山周平、叶长安、Ole Bouman、全丙森、胥一波先后登场。TEDxBeijing 论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演讲人展现了他们此时、此地对于设计与自身设计工作的理解。从当下出发端视传统,从全球出发回首东方,直面环境带给设计的种种影响,探索非凡设计生成法,聚集设计能量场。下半场,演讲嘉宾分享了设计以及自身的设计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与生活方式的影响。观众们在下半场真切感受到设计对每一个普通人衣食住行的影响。

以下是嘉宾青山周平的演讲实录——

qingshan

大家好,我叫青山周平。我在北京做建筑设计的工作,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我们的家和生活方式的问题。这几年我在北京的胡同里面有一些机会,做胡同老房子改造设计,改造设计的过程当中,我获得了很多收获。这种改造的经验,给我很多灵感,改变了我对家的理解,我对城市的理解。

timg (1)

 

后来我一直关注现代城市家的概念,我觉得我们家的概念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概念,我们家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化,一直在变化的概念,我们的城市一直在变化,我们家庭结构一直在变化的时候,包括我们的技术一直在变化的时候,我们的家同样也是一直在变化的。

那现在当代的我们城市中,我们的家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首先,我们的家是不是跟房子一样的概念?我现在住在北京胡同里面大概七八年,在胡同生活当中给我很多灵感很多启发,胡同里面他们的房子其实很小,有时候是10平方,有时候是15平米,他们面积非常小,但是胡同的公共空间、胡同的交通空间,胡同的餐厅、咖啡厅、公共卫生间,这些空间变成他们家的一部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能在胡同里面看到,他们房产证面积是很小的,但是他们生活的范围是很大的。

青山周平的工作室

第二,一个家庭一个家。我们觉得一个家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空间,但是实际上现在北京东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越来越一个人的家庭,两个人的家庭越来越多。这种社会环境,我们的家一直在变化,比如说这种房子,他们三个人不是家庭,都是年轻人一起生活在一个家里面。所以我们现在的城市里面,一个家不一定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空间。

第三,两室一厅、三室一厅。我们觉得住宅就是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这样的空间。但是回过头来看历史上这样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这样户型的缺陷,日本大概1955年之后慢慢开始出现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这样的户型。

这是我家,我养一只猫,我每天看他的生活很自由很羡慕,比如说他早上喜欢待的地方,中午、晚上喜欢待的地方都不一样,夏天睡觉和冬天睡觉不一样,我在家我不在家他喜欢的地方又不一样。

所以,我看它是很敏感,它可以感受到我家这个小空间里面,最喜欢最舒服的地方在哪里,可以去那边生活。但是我们人类,因为我们有户型,我们只能在卧室里面睡觉,在书房里面工作,只能在餐厅里面吃饭。人类作为动物,我们本可以像这些猫一样,我们的生活可以更开放更自由,我们可能像猫学习。

住宅的私密性,我们觉得住宅是家庭人员私密的生活空间,但是这几十年其实一直是我们的住宅越来越变成封闭、私密,通过各种门禁系统、各种防盗门,各种门锁这些东西我们越来越获得了,通过这些东西我们也获得住宅的私密性。但是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们住宅过去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封闭,没有那么私密,我们的老房子,比如说我们去农村他们的房子里面,中间有一个小空间,这个小空间是开门的,对外边一个开放,外边人也可以随时进来的,我们通过这样的小空间,并且跟外面世界连接。我们虽然有私密、封闭的空间,越来越失去城市、家的链接。

我们觉得房子要大,有条件的话要买大一点的房子,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这栋大概6平米不到的房子在日本,因为他是很小的,所以可以在里面的时候,你可以在前面很漂亮的城市夜景体验一下,结合在一起,如果你的房子很大的时候,看前面的城市夜景的话,可能完全不一样的一种体验。所以,小房子有小房子的魅力。

我们觉得只有自己的房子里面有家的概念,有家的味道。这张图有东京的书店,在北京现在也可以看到各种城市的商用空间,我们自己的房子里面越来越没有家,因为我们的房子很小,我们一个人生活,虽然我们有房子,但是越来越没有家,这个时候我们的城市各个空间,包括这种书店,包括我们的咖啡厅,包括我们今天这样的地方,是变成我们家一部分。我们过去在很大的房子里面,跟奶奶爷爷分享交流,这些已经移到城市里面的公共空间里面去了。所以现在的城市已经越来越变成我们的家。

所以,我们现代人对家的概念理解,其实我觉得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我们可以怀疑它,可以重新思考,批评性的思考这些概念。后来,我开始研究大城市里面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多的是共享为主题新的生活方式。这个设计名字是400个盒子的生活城市,设计灵感也是胡同里面的生活方式,因为我觉得胡同生活方式一方面是特别传统特别老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我觉得很未来的生活方式。

timg (3)

我们在胡同里面能看到半公共、半私密的工具,我可以用,别人也可以用,围绕半公共、半私密的工具,发生各种有趣的体验。后来我开始探索北京胡同,各种各样的家具都有,大家如果有兴趣,下次去胡同看一下,有很多有意思的家具在里面。所以,我慢慢觉得胡同里面发生的有趣、未来的的地方,就是胡同里面半私密半公共的各种家具。所以这些概念给我很多的灵感,我觉得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能不能变成右边有点像盒子、家具一样,能带轮子一样可移动的很自由很开放的状态。

87802335_66

具体来讲是一个盒子,白色的地方是私密的空间,里面有一张很小的床,大概两三平米很私密的空间,外面有空间包括衣柜、沙发,各种各样他自己的家具都摆在外边,有点像刚才在胡同里面看到的各种家具在外边。因为有轮子可以随便移动,比如说现在要做一个小型的音乐弹钢琴聚会,公共空间变成这样的,结束了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或者下一个活动的状态。

timg

总体是400个盒子,每个瞬间都不一样的状态。包括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电梯,所以有时候可以把自己的盒子放在电子上一层到三层,有点像刚才说的猫的生活,夏天在这边,冬天在那边,有点像这样的状态。这是我当时做的这样的模型。

然后这个方案,原来只是做一个展览的方案,后来福建省一个城市年轻的创业者,其实很奇怪的一个人,我觉得现在在中国各地有很多奇怪的人在做奇怪的东西,当然我说奇怪是好的意思。他说他看了我的方案,他说很感动,他一定要把它落地,一定要实现这个方案。所以,我上次去福建省一个城市,我跟他选了一个楼,我们当时找到的这样一个空间,我们现在需要把这个空间改造成刚才那个方案。

87802335_64

我们现在在做一个方案,我们有大概三层楼,楼上有一般的住宅楼,一层是对外开放的区域,比如说共享办公,包括书店、商店、健身房。三层、二层是相对私密的生活,我们会把短租、长租结合在一起。我们把这些想法要落地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比如说这个空间是不是应该要男女分开?我也想了很久,现在我们不想把男女分开。还有比如说我们是不是要准备情侣大床房间,有可能有情侣住在里面,我也觉得这样不好,我希望把这些关系先拆开,所有的人需要先变成一个人,然后开始建立新的人和人的关系。所以,我不做这种大床两个人的方房间,如果情侣需要进去,他们要分成两个人。里面有一些共用的厨房、卫生间,有意思的我们可能有两种衣柜,一种衣柜是不透明的,看不见的,这种可能是带锁,另一种是透明的衣柜,透明的衣柜的意思是开放一些共享的,这里面的衣服,这里面的东西是大家可以用的东西。这时候会有一个微信的扫描,有点像刚才我们在程序上MObike一样,我们需要的时候扫描里面的鞋,这些都在透明的衣柜里面,我们可以一起用。

timg (2)

我希望这里面不仅仅是空间的共享,包括物品的共享,人和人关系的共享。这是现在我们在做方案,我希望年底的时候会有一个完成对外开放,到时候我希望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日后的一个结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