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区为创新提供了土壤,咖啡馆成为其呼吸的肺。前者追求效率,后者滋养灵感,二者的张力正是进步的源泉。

—— 《柏林的科技革命:从废墟到硅谷》

△鸟瞰© Kevin

中国的科技产业园历经37年发展,从53家增至178家国家级园区+超1000家省级园区,成为国家的经济核心引擎。然而,70%的产业园区也同时面临着咖啡馆、书吧、共享办公等“第三空间”严重缺失的问题。此类空间的缺失降低了产业园区的人才留存率。当下,产业园区正从“单一生产”向“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进行蜕变。

园区提供综合服务楼一楼西侧作为改造基础。因为是更新类项目,设计面对着诸多制约条件。

△场地原貌  ©即时设计研究所 

一是,楼体本身的制约。空间原作为办公室使用,虽然是框架结构,但是部分墙体及管道因为使用需求无法拆除。

二是,改造后的咖啡馆需要与所在楼体及园区环境相对协调。需要与原建筑内的服务大厅、卫生间形成功能连接,但又不能相互干扰。

三是,运营盲点。因为工业园区未有成熟的商业服务思路,即时设计在实地调研及走访后,梳理了集合咖啡、简餐、读书、自助超市、临时会议等多功能的复合运营思路。

咖啡店虽为舶来品,但本质上是为人群提供社交的场所。在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中的“轩”,是一种常依附于主体建筑的空间形式。具有开敞、轻盈、高爽、临景等核心特征,也是非正式、轻松的社交场所。于此,即时设计以“轩”的空间特征为发想,对传统的咖啡店铺进行在地转译,试图创造一种结合“中国性”与“当代性”的场所精神。

△园区入口视角  ©Kevin

△北立面  ©Kevin

△西立面  ©Kevin

面对场地,即时设计将空间划分为五个层次,从外到内依次是外摆花园、檐下空间、共享区、点单区、内廊区,其空间关系由开放层层递进到私密、满足不同人群的社交需求。

△空间生成动图 ©即时设计研究所

外摆花园保留原始绿地,建造叠层的步道连接场地南、北、西三侧道路,在消解场地高差的同时,引导人流进入。自然形成的南北两个庭院通过花池和连体桌椅进行围合,材料上则通过砾石、水洗石、水磨石进行自然过渡,形成一个类似台基的区域。

△外摆花园 © Kevin

檐下空间是咖啡馆的展示面,也是室内外的缓冲地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引入光线、空气和景观,实现内外空间的交融。

△西侧檐下空间 ©Kevin

△南侧檐下空间 ©Kevin

主立面结合原建筑所强调的框架结构和折板造型,以水磨石基座为底,以木构为框架,柱间内置可完全开敞的折叠窗,视野无阻隔,再通过钢索拉结轻薄观感的金属屋面,形成轻盈透气的半室外庇护空间,有效缓解了原建筑的严肃氛围。

△西侧入口空间 ©Kevin

△北侧入口空间 ©Kevin

内部空间的打造,区别于园区现有的办公环境,旨在营造住家般温馨放松的氛围,类比住家的会客厅、书房、厨房、餐厅、卧室等分区,为满足聊天、独处、协作等事件场景,即时设计设置了六种不同形式的桌椅组合方式,以不同材质和色彩的墙体作为 “空间定义装置”,通过层叠、交叉、弯曲,形成一个非网格化的动态空间,引导顾客探索并获得归属感。

△北侧入口看向室内 © Kevin

△西侧入口看向吧台 © Kevin

△共时长桌(共享区) ©Kevin

△叙光客厅(会客区) © Kevin

△窗帘与绿植  © Kevin

△拾光书阶(阅读区)© Kevin

△艺术隐廊(交流区)© Kevin

更新后的布局通过不同形式的门与窗口连接着原有建筑的功能性空间,实现自由互通又相对独立

△连接卫生间 © Kevin

功能入口隐藏在吧台墙后© Kevin

△连接原服务大厅© Kevin

呼吸感是整座建筑的核心。稳固的基础,规整的框架,流动的墙体和轻盈的屋顶,其所构成的空间形态充满着建构的趣味,释放着园林般的惬意氛围。室内外大小不一的洞口,连接着新建空间与原始功能,也将风、光、景引入室内,这种与自然共生的状态正是共享空间的底色。

△从空间最深处看向室外 © Kevin

△顺应现场条件的开窗 © Kevin

△自助超市与咖啡馆之间的矮窗  © Kevin

外立面的处理使得临窗视野可以被完全打开,内外空间由此相互渗透,人对自然与时间的观感也被持续放大。

△室外看向吧台  © Kevin

△室外看向书阶  © Kevin

△吧台看向室外  © Kevin

咖啡馆在产业园的创新生态中扮演着极其关键且多元的角色,远超单纯的饮品提供场所。它们更像是创新的催化剂、社交的枢纽和文化的孵化器,即时设计盼望着此类“第三空间”承载着文化与功能的双重内涵,成为整个园区的灵感聚集地。

△开放的氛围  © Kevin

△温暖的灯光  © Kevin

△夜景  © Kevin

△平面布局图 ©即时设计研究所

△立面图 ©即时设计研究所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Dreamland追光咖啡馆

项目地点:铜川光电子产业园

项目功能:咖啡、简餐、书吧、自助超市

设计单位:即时设计研究所(IM Design)

主持建筑师:周小富

艺术总监:傅帅

设计团队:李帅、张馨竹、翟欣、萨其日嘎

灯光设计:李敏

运营咨询:关佳蓉、王瑞

建筑面积:室内220㎡、室外360㎡

竣工时间:2025.6

施工单位:尚雅建筑

材料:木、不锈钢、水磨石、水洗石、莱姆石、毛石、砾石、布艺、皮艺等

摄影:Ke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