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的“艺术北京”总监董梦阳希望能够把设计的部分融入展览,他请来熟悉当代艺术及中国文化的李东妊。李东妊此前比较熟悉艺术圈子,不过与设计师和设计机构没有过太多交道,对这个工作把握不是很大。但彼时的艺术北京早已成为国内极负盛名的艺术博览会品牌。几经思考,李东妊终于说服自己,开始着手设计北京的策划和运营工作。从此,她踏上了一段新的创变之路。

一转眼,5年过去了,今年设计北京迎来了它的五周年岁。回望过去,以“艺术·设计·生活”为中心,从引进西方知名设计产品,到打造新中式风格,再到立足亚洲、“融合与互动”的定位,执行总监李东妊在摸索、创新和大胆的尝试中带领设计北京逐渐塑造出展览自己的性格。

李东妊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东洋画系,毕业后来到北京,进入中国画研究院继续钻研工笔画。从此,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北京。如今,已经在北京生活了近30 年的她得意地称自己为“老北京”,

作为一位精通中国文化的韩国人士,多年来游走在艺术设计之间,对中国设计近年来的变化也有着她自己敏锐的观察和发现。她说,她很开心能够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设计语言,能够把中国的东西用国际化的视角去阐释。同时,她还有自己另外一个担心,那就是怕中国设计发展的“太快”,把原本非常丰厚的中国文化遗弃。她觉得,没有文化根基的设计很难在国际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是她在设计北京博览会里特别想表达的观念。

▲2018年第四届设计北京博览会

以下是《Hi设计》与李东妊的对话

Hi设计=H  李东妊=L

H:今年是设计北京5周年,做了5年的设计北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L: “设计北京” 是在“艺术北京”十周年之际,推出一个专注设计领域的专业展览。致力于打造一个汇聚设计资源,帮助设计市场化的平台。作为以“艺术·设计·生活”为主题的视觉文化展览,将“艺术·设计·生活”三者相融则是“设计北京”的不变初衷。5年来,如果说最大的感受,那就是,随着中国设计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走向国际,也有很多中国设计品牌诞生。

“设计北京”将通过国际视野,发扬本土设计事业,在与国际设计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中国设计元素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我们将与“艺术北京”共同打造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交流平台,让更多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得到更好的展示机会。

H:可以说您是最熟悉北京的韩国人了,您是怎么看中国设计的?

L:其实每个国家的设计领域的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的。韩国也一样,韩国也经历过模仿的历史过程,但是那个“过渡”时期已经过来了。韩国的设计的过渡时期,是相对长的一个时期,设计意识,设计消费和设计师都在这个过程里有了很自然的生长。

运营设计北京5年来,我有个最特别的感受就是我们都觉得中国似乎发展太快,都“害怕”中国发展的太快。这个太快,我们是担心中国有很优秀的文化积淀,而中国的设计却忽略了他们。

但是这5年来,也的确我们发现很多中国设计师已经有非常国际化的意识,而且他们知道如何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不骄不躁地做设计。这是非常值得人鼓舞的地方。

H:5年设计北京,每一年都会有一些变化和进步,这5年,设计北京的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L:第一年的设计北京只有37家参展单位,700多件展品。2年前,我们把展馆的面积增加了一倍。今年,我们已经开了3个展馆,面积超过8000平米。这是一个最简单的进步。

H:除去规模的发展,还有哪些变化?

L:另外一个变化就是,最初的设计北京中,家居品牌比较多,但是5年来,设计北京一直不断的拓展展览的内容,目前已经演变成一个多元设计类型的一个展览。

当然我觉得这几年设计北京最大的进步就是,受到越来越多设计行业内的品牌和人士的认可。之前有一个中式家具品牌,他每年都参加设计北京,他们也去参加其他的设计展览会,回到北京后,就跟我们说,在这么多展览会里面,设计北京是最服务最好的主办方。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

H:最初是想把设计北京,打造出兼顾设计与商业的一个展览,第二年,呈现更丰富的亚洲设计文化。今年的主题是什么?

L:设计北京始终探索着三者间的可能,试图打破其中的边界,让艺术与设计回归生活。

今年的设计北京,我们定位“设计予己”。将关注焦点回归到对人类自我价值的关照当中,以此发掘并推荐更多适合国人的优秀设计。

▲2017设计北京

H:您能简单阐述一下这个主题吗?

L:“予”是传递关怀、予以期待,“己”是自我觉醒、自我表达。设计自诞生伊始便不断探索材料与技术间的应用关系,将物质供给视作原动力。随着科技与资本的不断介入,设计产业同样风起云涌,终端用户得到充分尊重,精神需求跨越物质满足。在主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自由挑选合适的设计而非被动接纳,不断升级的消费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达。

今年的设计北京将从衣、食、住、行多个角度展现设计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力。在当下艺术与设计市场深刻的变革时期,不断调整自身的规划和业态,在艺术与设计之间寻找定位,呈现北京初夏规模最大、内容最多元的设计展览。

H:2019年的设计北京,有哪些特别的项目呈现?

L:2019设计北京将以全新面貌呈现,为观众精心打造的多个特别项目都已蓄势待发。

1)国际创意论坛PechaKuchaBeijing与设计北京联手打造「建筑师“予己”空间」,邀请六个国家的优秀建筑师,意大利的Santi Musmeci、西班牙的Carlos Gomez、德国的Christian Taeubert、中国的刘钰、来自韩国郑东贤和来自日本的出口勉—为观众带来主题为“设计予己”的跨界展。

2)为纪念亚历山德罗门迪尼先生,设计北京为他设立了回顾展,呈现他的代表作品-普鲁斯特扶手椅。并与Atelier Mendini公司合作,揭秘了他生前的设计手稿。此展属于“座” 系列的一部分,设计北京将同时展出多位日本,中国,意大利设计大师的知名座椅。

▲门迪尼-proust扶手椅

3)韩国知名数字艺术公司D’strict致力于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设计北京带来3D多媒体秀场—Live Façade。

4)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域,设计北京从城市气质出发打造「非遗」展,传+带来中国非遗技艺制品。

▲非遗·新中式特别策划合作方:传Plus

▲非遗品牌·茅山红木艺术馆

5) 拥有半个世纪历史的葡萄牙灯具艺术品牌Serip,与北京花植节的花卉艺术作品完美融合,打造了一个花卉与灯光交相呼应的自然空间,为设计北京带来灯花汇。

▲花灯汇合作方:SERIP

▲花灯汇合作方:花植节

6)由著名时装艺术策展人吕越领衔, 高燕和刘寻联合策展的首届《2019设计北京“经典映像”— 时尚特邀展》,展现经典作品和当下流行的新锐作品,设计北京正在更多的领域做出更多的探索与尝试,让艺术设计真正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7) 设计北京在论坛区放映Francesca Molteni向门迪尼的创作人生致敬的电影–“我曾想成为沃特·迪士尼”。

 

H:您是怎么看待艺术和设计的,他们的不同在哪里?

L:艺术和设计有着很多不一样,艺术更多的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设计更多是为公共和群体服务。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也是设计北京、艺术北京两个博览会的核心理念。

 

H:您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设计产品,或者是什么样的设计?

L:一个兼具美学思维和形质的设计品是我最喜欢,但是艺术和设计很大不同。设计是要实用,设计不仅要有美感,也应该是适合你的,能与你的空间匹配,满足实用性。我喜欢这样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