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城市生长馆位于成都的“东郊记忆”。这个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曾经是主要生产军用示波器和显像管的国营工厂。而如今,这个旧工厂被遗弃荒废,周边邻近建筑却早已成为蓬勃发展的文化和艺术中心的一部分。在新旧之间创造一种清晰的设计语言是设计师对于改造的理念,保留现有建筑的痕迹与历史,同时插入一系列新的对比和冲击力的元素。

▲改造前©MDO木君建筑设计

设计师将示波器作为设计概念的来源,提取能量的爆发作为设计的元素,其形式上和隐喻上都与“得到成都学习中心”相关,利用数字网络和物理平台作为知识的传播媒介,由这样的传播形式派生出“知识大爆炸”的空间概念。

爆炸从旧结构的中心开始。能量分裂形成新的空间形式,映射到旧工厂的各个角落,交错穿插在历史悠久的墙壁和柱网中,由作为社交“心脏”的中央楼梯相连。在空间的爆炸式扩散中,科技材料和灯光与旧厂房发生碰撞和融合,给参观者带来新的感官冲击和戏剧感。

▲项目手绘©Justin Bridgland

位于厂房中心的楼梯不仅是连接各空间的核心媒介,同时也充当着社交中心的角色。楼梯整体做了拓宽的设计,以提供非正式的会议和休闲活动。设计师希望塑造出一个有趣的空间,让不同的人和功能都可以在这个模糊的空间中相遇和发生。

楼梯侧墙设计师使用了与art/graphics service公司合作制作的定制瓷砖,灵感源自于杜甫的《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诗句,以成都市花芙蓉花为主体描绘出万物润泽、繁花生长的景象。

芙蓉花在一天之中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由白色渐渐转为粉红色,艺术家以深浅的绿色和花的疏密来表达芙蓉花在一天中的盛开,又用画笔以油画的方式记录下芙蓉花的各种形态,拍照取样,再结合楼梯侧墙面尺寸,对拍照取得的油画重新拼贴组合,最后打印在瓷砖上。

▲图源:Wikimedia Commons,作者:Vinayaraj

▲花墙设计过程稿©art/graphics service

在建筑的沿街面,设计师将咖啡馆这个公共功能嵌入到旧厂房中,用以模糊内外空间的界限。这个咖啡馆在形式上是一个灰色混凝土结构中嵌入的多层竹盒。竹盒逐层折叠展开,为桌椅和沿街面的咖啡服务窗口创造了空间。

在盒子的边沿是一条很深的竹座,作为空间内外连接的桥梁,为往来的人创造了一个放松的场所,拿一杯咖啡在这里驻足休息。邻街面一个带有滑轨折叠玻璃的大观景窗,可以在温暖的日子里打开,在城市和室内之间建立强烈的视觉和空间联系,模糊了传统的界限。

一层的主入口被设计成一个灵活的活动空间和快闪店,将品牌中心与城市相连接。在旧厂房中置入巨大的数字屏幕、垂直的条状照明以及从示波器的线波中汲取灵感的悬挂式照明阵列,使得新的材料与灯光和灰色调的原有结构在碰撞中达到平衡。

背景面巨大的数字屏幕充当了动态的3D墙,利用不断变化的影像创造了一个流动和动态的空间。在夜里,屏幕所发出的颜色可以帮助改变整个环境的氛围和情绪。

空间两侧分别是咖啡店和DJ台,可以让这里在夜间转变为派对和秀场。DJ区的旧水箱,被改造成无限镜的万花筒空间,为来访者提供独特空间体验和拍照机会。

在品牌展厅中,设计师利用示波器的光线和形式来塑造空间以及暗场环境。参观者可以随着灯光的指引体验整个观展的过程,微妙变化的光感图案为身处其中的参观者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丝路视觉

万科签约洽谈区坐落在厂房的二层。在这里,设计师将整个空间作为示波器,爆炸出的能量以金色线条和体块在其中具象地呈现,以波的形态延伸到空间的每个角落。与厂房冰冷的水泥墙面和老结构柱网形成强烈的冲突感。

为了向这个旧工厂的历史致敬,设计师将黑白电视显像管为原型定制的灯光装置,矩阵排列在水吧区的天花上。一抬头就能看到这些整齐排列的“显像管”,仿佛旧工厂里一排排的产品流水线重现于此,同时,也在提醒着这里是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的诞生地。

▲东郊记忆前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图源网络

三层的得到成都学习中心作为“知识大爆炸”的源泉,通过材料和灯光的大胆运用,表达着青春和未来的力量。灯光元素从社交中心楼梯辐射到得到墙面和天花的各个维度,以更加年轻科技感的体块塑造出学习中心的未来感。

▲一层平面图©MDO木君建筑设计

▲二层平面图©MDO木君建筑设计

▲三层平面图©MDO木君建筑设计

▲四层平面图©MDO木君建筑设计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万科·城市生长馆

项目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东郊记忆万科·城市生长馆

开发单位:成都万科

项目面积:2970 m²

完成时间:2021.07.20

设计团队:MDO木君建筑设计

设计内容:空间、策划、软装、灯光

设计总监:Justin Bridgland、徐伩君

主案设计:易丹青常笛

参与设计:高达、宋万洋、张露文、虞梦雯、焦惠洁

软装设计:董萌萌、余祯燕、鞠瑶

平面设计:art/graphics service

多媒体设计:丝路视觉

项目统筹:贺斌、王志远

空间摄影:吴鉴泉